翻页   夜间
智思范文学屋 > 大明:我,朱允熥,带着朱棣造反 > 第667章老朱又一次缺席早朝
 
张襄淡笑:“没有缪少师领头,谁敢先进?还请少师您先行一步。”

张襄边说边示意周围官员让路,自己也侧身退后。

缪良哲面上挂着含蓄的笑,眼光轻轻掠过张襄及郁新。

接着,转向后方观望的冯宏朗等人。

“冯大匠,不如与我一同进去吧。”

冯宏朗鲜少涉足朝堂,整天忙碌于太平府矿山、应天城跟通往杭州的水泥路之间。

对他来说,宫中规矩远不及皇上旨意来得重要。

见到缪良哲招呼,冯宏朗笑容满面,仿佛没察觉到缪少师身旁两位尚书微妙的神色变化。

他弯腰小跑至缪良哲面前:“监正请。”

缪良哲笑握冯宏朗的手腕:“都是为皇上效力,何来先后之分,一同前行吧。”

冯宏朗随之轻笑。

二人身后,紧随着上林苑的众官员和工匠将领。

当众人依次经过郁新、张襄面前,步入华盖殿时,二人不由自主地交换了一个眼神。

郁新目光扫向大殿前站立的群臣,“各位进殿吧。”

二人随即提步向前。

张襄双手紧握,压低声音:“他显然是打定主意,不想插手朝廷的事。”

“少师毕竟从三品,自然有这份自信置身事外。”

郁新以同样低沉的声音应和,眼中却流出一丝冷漠。

二人不约而同地轻叹,同时将视线投向人群另一端。

那里是兵部尚书茹瑺,携带着寥寥可数的兵部官员,正朝着华盖殿的门缓缓行进。

似乎感知到了郁新和张襄的目光。

茹瑺在踏入华盖殿的瞬间,转过头望向二人,眼中平静如深山中的静水,不起丝毫波澜。

目送着茹瑺步入华盖殿,张襄眯起了眼。

“兵部这些年一直风平浪静,但这次按照皇上旨意,重新设立大都督府,武人进驻武英殿、文渊阁,兵部权力怕是要缩水不少了。”

郁新双手笼在袖中,唯有朝会时用的笏板露在外。

“等今日早朝,看皇上如何调整当前的朝政格局吧。”

众人依次进入华盖殿,只见任亨泰、解缙、石伟毅三位已经肃立于御座前的台阶上。

缪良哲恭敬地上前施礼:“任阁老、解阁老、石阁老。”

与缪良哲一同进殿的冯宏朗,见状也连忙跟上,模仿着缪良哲的礼仪向三人致意。

任亨泰面带微笑,石伟毅恭谨地垂手,解缙挥袖道。

“少师太过客气了,我只是在文渊阁就近处理一些国家文书而已。少师您对大明江山有莫大之功,让百姓得以温饱,朝堂之上,谁不对少师心怀感激?”

“至于张匠官,为朝廷屡献奇技,他本人就是我朝宝贵财富啊。”

谈话间,解缙眼神不经意地掠过身旁稍稍领先的任亨泰。

任亨泰压低声音:“今天早朝虽比不上大朝会,可规矩还是得守的,少师领头吧。”

这话一落,任亨泰麻利地拉上解缙等人让到一旁,自己退到了缪良哲背后。

缪良哲见推脱不掉,只好收起杂念,抱紧笏板,站到了文官队列的最前端。

随着后面文官陆陆续续进入大殿,京师中的功勋武将们也是一片欢声笑语,结伴而来。

他们一踏入大殿,个个昂首阔步,眼角余光扫过已稀疏的文官队伍。

虽然嘴上不说,眼神中那份得意却是藏都藏不住。

功勋武将的排头兵,非中山王府长子,魏国公徐辉祖莫属。

与徐辉祖并肩的还有常森、汤醴等人。

再往后的,像朱寿,桑敬这些开国功臣武将,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,单人数上就把文官们比了下去。

皇上未至,太子与皇太孙也未露面。

大殿中,只有几个内侍悄悄立在角落,维持皇室威仪。

今日无御史纠察,官员们自行找好位置站立,所有人都静静地等待着朱元璋的到来。

因几百名京官告老还乡的请求获准,如今朝上文官行列显得紧密了许多。

通政使司的知事官张苑博,穿着绿袍,手里拿着笏板,低着头正想着今天下了班回家要不要擦擦靴子。

这时,一只包子出现在他视线中。

他抬头一看,是小许学长那挂着笑容的脸。

“今天早朝怕是要拖很久,先吃点垫垫肚子,下朝先不回衙门,跟我去南城喝一杯。”

张苑博微微抬眼,左右顾盼,生怕周遭有人注意到他俩的小动作。

许星阑倒是显得习以为常,嘴角挂着浅笑,将肉包子轻轻塞入张苑博掌心,随即转身。

张苑博赶忙将包子藏进袖筒里,正欲言语。

这时,内宫二十四衙门总管刘建安,出现在陛阶之上。

“皇上口谕。”

官员们一听,即刻跪倒一片。

刘建安接着道:“圣躬违和,今日早朝由太子朱标代为主持,赐座御案之前,朝中诸事,太子可裁决。”

刘建安传旨完毕,内侍搬来一把椅子置于御桌前。

不仅如此,椅子左侧,又添置了一只软垫圆凳。

待群臣起立之际,朱标与朱允熥父子二人,在众人瞩目下,缓步登台。

“臣等参见太子。”

“参见太孙。”

刚直起腰的文武官员,再次手持笏板跪地行礼。

朱标稳步向前,坐定交椅,淡然扫视着大殿:“诸位请起吧。”

朱标的声音,空灵而有力,在殿内回荡。

百官衣袍窸窣,依次起身。

此刻,朱允熥走向前,坐到了圆凳上。

朱标环视群臣,沉默片晌后,忽而轻笑。

“实不相瞒,圣上今天并无不适,只因觉得朝中事务并不繁重,特令本宫与众卿商讨国事,也让太孙借此机会多观察学习,为将来做准备。”

武将行列中,几声压抑不住的窃笑声悄然响起。

文官们面色则是一片凝重。

朝堂上,十官九空,昨天皇上连颁五道圣旨,怎可谓无大事?

宫廷这般态度,使得尚能在华盖殿站立的文官内心更添几分忐忑。

如今能留下的,谁都不愿重蹈那些失足者的覆辙。

朱标见四下静默,朗声道:“还有一桩事儿,得趁着大家都在,讲给大家听听。”

这话一出,文臣武将皆恭敬垂首。

“从今天起,所有国家大事的奏折,先送往文渊阁拟定处理意见,再呈进宫中。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,就交给任亨泰、解缙、石伟毅三位来拟定方案。”

“军事方面的事宜,则由徐辉祖、蓝玉、沐英三位负责拟定。他们三人将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,参与文渊阁事务。同时,汤和与常升也将加封为武英殿大学士。”

“从今往后,皇上的旨意将直接传达至朝堂。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