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智思范文学屋 > 战国风云 > 192 备战备荒,加收税粮
 
世子夔也不知道是良心发现,还是说有心无力,针对易衡的一系列动作,居然坐视不理,根本没有骚扰的意思,安然让民壮扎进篱笆,围拢好屯田区。
筱风郡和云泽郡由于其特殊的政策,导致田地不能买卖,全部属于公家所有,但是渠国并非这样的政策,公子丹倒是非常的大方,小手一挥,数十万亩田地直接被赐予给易衡,随后易衡再把田地转换出来,直接出租给佃户。
名义上是佃户,实则就是田地的主人,易衡的租金非常低廉,只有2成而已,并且规定劳动满5年之后,就会逐渐减少租金,并且达到了年限之后,就会赠送一部分田地,可谓是相当诱人。
本来筱风郡被楚军破坏的相当严重,屯田区基本处于废墟状态,所以在渠国境内新建屯田区,与之前的计划并不冲突。
对于筱风郡的百姓来讲,本来很多人就是新移民,本就是云泽郡的农户,此时在迁移到渠国,成为名义上‘渠民’,对于他们来讲并无区别。
并且渠国的疆域实在是太宽广了,哪怕分割了一半,留给公子丹的领地依旧是大于整个筱风郡,所以易衡不用担心牧民的放牧区与农户的屯田区发生冲突,毕竟现在是分工合作,牧民放牧所需要的粮草,有很大一部分直接由农户提供,哪怕地盘稍微狭小一点,也不会出现牧畜挨饿的情况。
筱风郡除了屯田区之外,实际上基础的建筑也被破坏的一塌糊涂,黄以默干脆直接在渠国再次修建各种工坊、客栈和钱庄,大肆发行源记宝钞,提供大量的货物换取了牧民手上的金银珠宝。
渠国正在热火朝天的发展,市集和村镇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,新移民越来越多,很快渠国的户籍人数已经突破了20万人,并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,反观筱风郡则是一片死寂,大量的农户越境逃跑到了渠国,身为边都尉的吕宗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当做没看见。
而负责户籍管理的谢赟,由于崔炎的离职,谢赟临时成为了假郡丞,谢赟的本事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,账簿做得天衣无缝,户籍管理本来就有很大的漏洞,谢赟借口由于战乱的原因,随意划掉了许多户口,可笑得是新任郡守典玮居然签字核实盖章,这就成了铁证,之后哪怕出现问题,也是典玮的事情。
田籍管理更是一塌糊涂,本来按照律法耕田所用的耕牛,也该单独上籍,但是文琼和崔炎来不及办理,楚军就大兵压境,为了保证耕牛的安全,特意让牧民临时带走,所以很多耕牛还没有登记入册,如今这批耕牛直接入籍到了渠国。
如果在让文琼和崔炎这样搞下去,筱风郡真就成死郡了,所以易衡察觉到户籍爆炸式增长后,立马叫停了文琼等人的小动作。
本来局势应该扭转,结果典玮一顿骚操作,让本就民心不稳的筱风郡更是炸开了锅。
这一切还得从黄以默身上谈起,本来筱风郡的财政就是一塌糊涂,账簿上一篇赤红色的字体,这些在易衡担任郡守的时候,都不成问题,问题在于易衡已经不是郡守了,所以黄以默也没有什么好好奇,直接拿着条子找到郡府,要求郡内还清债务。
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,并且黄以默已经数次延期,可谓是给足了郡府面子,典玮一看账簿就傻眼了,他是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边郡居然能欠下这么多的账务。
典玮就算想还也还不起,只能接受黄以默的建议,采取分期的方式来偿还,紧急调动了郡府的库存,抽调出了50万两白银给黄以默。
易衡离任之后,倒是都交接了清楚,并且是直接跟丞相府下的长吏交割,财政情况非常的清楚和‘健康’,库余白银多达百万,粮草也是多打几十万石,债务问题同样写得清清楚楚,没有任何的隐瞒,要怪就只能怪典玮没查看仔细,其中义仓里的钱粮,很多都是黄以默‘暂存’并不是直接捐献,这就造成了钱粮充足,财政收支平衡的假象。
主要还是在于楚军的破坏,毕竟夏税、秋粮乃是一年两次,如今已经入冬,情况完全不一样。
如今筱风郡大量的商业跟随着黄以默转移到了渠国,屯田区被破坏严重,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来修复,军士的开支和抚恤金也需要财政给予补助,最糟糕的当属延期的欠款,筱风郡现在是根本还不起。
黄以默敢于直接要账,不怕得罪典玮的主要原因乃是因为他跟风国王室贸易,并不是隶属筱风郡管理,直接与少府典珏和中常侍秦珲交给,典玮在怎么看不惯黄以默,也不敢因为这个原因耽误自己亲哥哥的事情,并且其中还掺杂着秦珲,秦珲可是代表着风君,典玮狂妄自负不假,但是不是憨批,哪敢得罪中常侍秦珲。
典玮对付财政收支不均衡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,那就是提升税粮,以备战为由,大幅度加高税率,直接从之前的2成,加到了6成。
当然典玮找得理由很简单,6成税率里有5成乃是归于国库,郡内的税率依然没有变,仍然是1成。
郡内军民一片哗然,之前风君因为战事的原因,可是连续的免除税费,实际上郡内农户缴纳的税赋只有郡内的1成而已!哪怕是加上其他的杂役税,顶多就3成封顶,结果典玮直接加到了6成,这还不算杂役,如果在加上徭役的话,岂不是十成要抽走7成8成,老百姓到手就只有3成了!
可谓是相当的严苛和沉重,易衡好不容易维持好的低税率,直接被典玮破坏,筱风郡民梦回10年前,再次被戴上了沉重的枷锁。
易衡得知之后人都傻了,直接提高到了6成!这属于失心疯了吧!这典玮连温水煮青蛙的道理都不懂吗?一点过渡的政策都没有,直接就提高到了顶点,他就不怕民众有意见吗?
典玮认为根本不需要有什么铺垫,他是郡守,政策当然是他说了算,并且典玮认为田地全都是公家,那么农户就是所谓的佃户,按照惯例来讲,64分成乃是常规操作,可谓是合情合理,农户有什么好抱怨的!应当感激涕零才对!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易衡2成,并且摊丁入亩,可谓是基本消灭了丁税,但是典玮直接否定了摊丁入亩,除了田税之外,丁税再次出现,这必然会导致大面积的逃户情况出现,易衡之前也遇见过这种情况,在补录户籍的时候,大量的农户拖家带口躲在山上逃避登记检查,如今这一幕必然也会上演,再加上6成的田税,大量的田地又会出现偷藏的现象,虚报、瞒报数不胜数,并且上下一致,从乡三老开始,最基础的行政单位,也架不住街坊四邻、乡里乡亲的软磨硬泡,必将装傻充愣,开始弄虚作假。
可惜典玮根本不知道这个情况,再加上法不责众,一旦根源出了问题,别说典玮这种饭桶了,就连易衡也是毫无办法。
文琼收效其佳的屯田制度,也被典玮否决,认为根本不需要这种‘落后’的方式,指出所谓的屯田区就跟之前的井田制没区别,已经被验证了,乃是错误的制度。
谢赟之前提出的新井田制方法,加上黄以默的赞助,本来桑蚕和粗麻的制作已经成为了完整的流水线,分工明确,农户不耽误耕田的同时,增加额外的收入,同时也会对郡府带来额外的税收,并且还丰富了财政分类,不至于只是依靠单一的田税支撑郡内财政。
但是典玮依然否决,认为这乃是公家的田地,君上说得很清楚,只准备用于耕田,桑蚕的养殖和粗麻的制作完全就是亵渎!属于大不敬,立马下令全郡严查,不准备出现在这种事情。
易衡广纳贤言,几经摸索和改良的政策,旦夕之间就被典玮否决的一干二净。
对于教育上的事情,典玮依然没有重视的程度,采用察举制直接否定了寒门仕途的道路,直接让学子寒心。
典玮根深蒂固的认为察举制乃是治国良方,阶级固有本就是常事,凭什么我家三代奋斗,要败给你十年寒窗苦读。
根本上来讲的话并没有大错,毕竟站在典玮的角度来想,典玮的亲哥哥典珏成为少府可是经过了5代人的努力,这才让典家成为了名门望族,所以典玮从心里就反感先王提出了科举制度,认为已经损坏了贵族的利益,自然是相当抵触。
作为草根出身的易衡,自然明白寒门的不容易,所以才会大力推广科举制度,并且也没有放弃察举制,不拘一格降人才,可谓是双管齐下。
典珏一系列的操作,直接让民心降低到了谷底,并且如此沉重的税赋,自然遭到了相国米暠的反对!
像这种大幅度提高税赋的政策,根据律法必须要递交丞相府,随后由丞相府提交给君王,再由朝会商议是否通行,米暠在丞相府这一关上,就驳回了典珏的请求,认为典珏完全就是胡闹!君上之前还在减税,你倒好居然大幅度加税!这不是打了米暠的脸,同时也是抽了风君的脸!
典玮丝毫不觉得在掌掴君上的脸面,眼看米暠不同意,直接越过了丞相府,直接向风君上书。
身为郡守的确有权利直接向君王上书,但是这破坏了规矩,米暠知晓后自然很不喜悦。
风君并不打算同意典玮的政策,风君也认为6成的税赋太高了!这简直就是暴君的行为,立马驳回了典玮的上书,不过算是给了典珏一个面子,让其把税赋提升到3成,等于还是加了税粮。
此举可谓是看在少府典珏的面子上,风君才没有完全驳回典玮的上书,可惜典玮看不懂文书,还以为风君已经认可了他的行为,只不过碍于情面不好明言,这才做出了驳回了,又没完全驳回的举动。

——内容来自【咪咕阅读】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